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射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射阳县2021-2022年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3-06    来源:射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射阳县2021-2022年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射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6日

  射阳县2021-2022年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盐政办发〔2020〕39号)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更好地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错位发展、辐射带动”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和游客夜间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提高城市品位为宗旨,围绕发展射阳夜间经济主题,规划建设一批文旅商深度融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夜市街区和文旅商消费集聚区,推动全县夜间消费升级,打造繁荣发达的夜间经济,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建成“三街三圈一广场”即:幸福华城餐饮特色夜市街、海都路餐饮特色夜市街、朝阳街智慧主题特色街、千鹤湖商圈、吾悦广场商圈、凤凰文化广场商圈、黄沙港渔港风情广场。持续打造日月岛旅游度假区、千秋阳河湾渔火港民宿度假区、鹤乡菊海等文旅商消费集聚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显著提升夜间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争跻身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前列。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提升以餐饮为主体的特色夜市街区。依托现有基础,在县城东部、西部打造2条以餐饮业态为主体的夜市街区。在县城东部,开发海都路餐饮特色夜市街区,鼓励发展以风味小吃业态为主体,集聚时尚酒吧、茶吧、清咖、精品购物等业态,布局小吃一条街,构建以餐饮为主体的特色夜市街区。在县城西部,改造提升幸福华城餐饮夜市街区,推进以餐饮业态为主体,布局精品酒店、超市、影城等业态,引进一批知名网红品牌餐饮,做大餐饮夜间消费规模,形成多种业态联动发展的消费集聚区。

  (二)建设提升以购物为主体的特色夜市街区。在县城中部依托恒隆广场、太阳城、朝阳商业街、时光隧道等,打造朝阳街智慧主题购物特色夜市街区,集聚购物、休闲、影视、餐饮等消费业态,加快健康路沿线围墙彩绘、绿化亮化提升,恒隆广场日全食小吃街门牌店招改造,朝阳步行街沿线绿化亮化提升、增设节点景观和配套设施,采取灯光、科技与创意相结合的夜景营造手段,构建以商业购物为主体的特色夜市街区。

  (三)建设提升以文旅商为主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依托安徒生童话乐园、趣伏里特色街区、千鹤湖公园等区块,以城堡灯光秀、夜游演艺、音乐喷泉项目为载体,借势演艺人气、扩容夜游产品,打造千鹤湖商圈,带动内部及其周边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地摊经济等业态增长;依托吾悦广场区块,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载体,集聚餐饮、文化、购物、休闲、影视等消费业态,打造吾悦广场商圈;加快推进凤凰文化广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021年底竣工,2022年以区域特色文化与生活氛围为核心,丰富文化创作、娱乐、演艺、购物、特色餐饮等业态,打造凤凰文化广场商圈。通过灯光造景、淮剧杂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植入,形成夜间文旅观光等地域风情,满足居民“夜购、夜食、夜娱、夜演、夜游、夜读”需求,构建城市人文与现代风光为特色的文旅商一体化夜间消费集聚区。

  (四)建设提升黄沙港特色小镇打造“渔港风情广场”。依托国家级中心渔港优势,深入挖掘海洋、海涂、海盐、海鲜等资源,充分融入渔港、渔村、渔民、海王禅寺等文化元素,以海鲜美食品牌创塑为追求,以渔港深度体验为特色,以“黄沙港,把大海讲给你听”为形象定位,按照构建渔港小镇体验中心、渔港风情体验环、百味渔城美食区、渔港度假区“一心一环二片区”的功能布局,规划建设渔港会客厅、海洋儿童图书馆、鱼眼看世界、百味渔城、船长私享会、寻味美食广场等20多个旅游业态,深度提炼地方文化和传统特色,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休闲体验等乡村旅游,实现美食、美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吸引城乡居民和外地游客夜间前来休闲消费。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和城市管理规定,充分考虑商业条件、人气集聚、交通组织等因素,依托“三街三圈一广场”,科学规划布局特色夜市街区,明确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建设标准;依托成熟景区、商业综合体或标准性夜游产品,布局建设文旅消费集聚区,构建商旅文体一体化发展架构,丰富经营业态,扩大经营空间,繁荣夜间消费市场。

  (二)引导差异发展。根据夜市聚集区所处地理位置、目标客群、消费层次、购买能力和需求等因素,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按照“一街一品牌,一圈一特色”要求,强化业态引导,做到市场定位清晰、个性特征明显、业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互补,避免夜市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雷同化,实现有序错位发展。鼓励商家分时分类开展“消费促进月”“云上购物节”等特色促销活动,面向特定群体和商品推出各类夜间消费券、购物券,提升夜间消费人气。

  (三)健全配套设施。一是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公共厕所建设改造等配套设施。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对幸福华城餐饮夜市街区、朝阳街智慧主题特色夜市街区、海都路餐饮特色夜市街区等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千鹤湖商圈、凤凰文化广场商圈、吾悦广场商圈、黄沙港渔港风情广场项目建设和业态门店招商,完善交通、卫生、消防、安全警示和业态布局等标识系统,设置区域公共活动空间,增设景观带、休憩区、咨询服务点、车辆停靠点、公交换乘点、自动柜员机等配套设施。三是注重夜间灯光造景。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工作,按时段和夜市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活动需求开放各类景观灯,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建设具有射阳独特韵味的“不夜街”“不夜圈”。四是优化规范交通管理。优化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公共交通配置,根据实际需求,加密夜间运行班次,适当延长夜间运营时间。挖掘私家车停车资源,制定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鼓励免收或减收停车费等具体措施。

  (四)创新监管模式。一是规范夜市经营。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夜市管理规定,在登记、设施、区域、标识、时段、卫生等夜市运营相关方面建立统一管理标准。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降低夜间经济街区经营主体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二是放宽夜间摆卖。放宽夜间特定时段相关摆卖管制,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政环卫等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对部分路段的夜间经济街区配套进行规范充实。经有关部门审批许可,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依法建立安全保卫监管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并常态化组织演练,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射阳县发展夜间经济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县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镇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县夜间经济发展。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牵头协调全县夜间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夜间经济发展财政投入力度,统筹相关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夜间经济发展。夜间经济街区运行管理原则上实行“以市养市”,对街区夜间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考核办法,对达到考核要求的,给予适当奖补。县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镇区要根据职责分工,对发展夜间经济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全县上下共同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督导考核。将发展夜间经济列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明确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加强跟踪督导,并对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镇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研究制订射阳县特色夜市街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标准并适时开展评定工作,经评审验收合格的特色夜市街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统一命名为“射阳县特色夜市街区”和“射阳县文旅消费集聚区”。

  (四)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公交站牌、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习惯,提升夜间消费比重,培育和壮大夜市消费群体。

上一条:射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
下一条:射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见》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