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射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8-02-28    来源:射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建设高清临港新城区为目标,以壮大城市新兴产业、提升城市开发层次、建设城市开放载体、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聚合城市人口资源、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为要求,加快发展城市开放型、智慧型、生态型、民生类经济,不断提升城市资源开发开放综合效益,做大总量、做活存量、做强增量,推动城市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吸附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集智慧、人文、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沿海魅力新港城。

  1、2018年城市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城市人口30万人,储蓄存款33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4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8%,力争到2020年超过50%。

  2、推进城市十大组团开发开放,组织实施20项城市经济重点工程,总投入120亿元,综合税收超8亿元。

  二、推进措施

  (一)以特色为取向,发展壮大城市开放型经济

  1、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以提高城市商业竞争力、繁荣县城现代商贸物流为主线,引导国内外知名品牌与大型商业网点向新城区集聚。以城市3号组团为重点,以爱琴海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韩文化体验中心、千鹤湖酒店等重大项目为龙头,致力打造欧洲风情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尽快形成韩风国际城核心商圈。发挥空港商港渔港的辐射效应和港口港城港产的联动效应,加快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县域老街商贸区的配套建设与特色打造,促进县城商贸业的做大做强。2018年,城市经济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8000万美元,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县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亿元。

  2、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发展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大招商引行力度,力争招引1-2家国有或股份制银行来射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专业性保险公司,招引各类金融、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年内新增证券、创投、基金等金融组织1-2家。加快信用评级、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集聚,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消费金融、民生金融、小微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向新城区集聚,加快打造金融商贸CBD,支持太商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在新城区新建营运中心,2018年城市居民储蓄存款新增32亿元,总数达335亿元,全面提升金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保障水平。

  3、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加快建设安徒生童话乐园、凤凰文化广场、日月岛生态旅游区等项目,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提升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到“十三五”末,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其中4A级2家,打造1家五星级旅游酒店,实现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35亿元,争创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规划建设杂技艺术中心、城市书房、现代文化传媒中心等城市文化设施,在千鹤湖公园、日月岛生态旅游区配套招引农民画、草编等文化类项目入驻,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入驻美团、口碑、大众点评、同程等电商平台,提升商业业态总体规模。扶持跨境电商发展,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进驻,助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增长15%,2018年达115亿元,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村、企业各1个,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积极开展“互联网+”系列商贸活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5、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坚持做实基础、做大总量、做优质态,推动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总部商务区和特色楼宇区,引进大型国企、知名民企设立区域总部,使楼宇经济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财政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强化规划引领,创建特色楼宇品牌;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等方式优化楼宇经济发展软硬件环境,不断以存量促增量,努力打造纳税亿元楼、产业特色楼。

  (二)以人才为引领,加快培育城市智慧型经济

  1、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智慧产业,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打造宜学宜居城市品牌。提升教育设施智能化水平,放大职教资源优势,构建联盟“校企通”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新城区人民医院设立“医疗服务中心”,建立现代医疗高速信息通道,为全县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医学检验、影像诊断等集约化医疗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发挥县养老中心作用,建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智能化平台。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高效、便捷的通道。

  2、聚合人才资源,打造人才高地。完善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政策,聚合人才资源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先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13%,柔性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尖端人才,搭建智创经济产学研平台,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厚实人才经济。

  3、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创造活力。着力优化政策创新体系,促进城市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规模扩张、提质增效。设立现代服务业产业引导基金,促进现代商业贸易、建筑业、金融业等做大做强,激发城市经济主体的创造活力。

  (三)以绿色为主题,致力打造城市生态型经济

  1、全力提升城市绿化景观。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策应“一片林”工程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高大乔木栽植,形成“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月亮挂在树梢头”的美丽景观。对城市绿化规划进行全面提升,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和交流。以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调蓄净化、涵养水源的海绵能力。加快实施开放大道、市民公园、小洋河两岸、幸福大道背景林等景观绿化工程,同步健全城市绿化长效管护机制。

  2、深度推进城市水体整治。进一步推进小洋河综合整治,全面修复破损管网,推进饭店、浴室、学校及老旧小区污水纳管,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东送”、开发区“一企一管”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

  3、切实健全绿色循环体系。实施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垃圾源头减量。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住宅建设,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三治三化三提升”行动(即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城市文化的提升),加快建成高清临港新城区。

  (四)以为民为宗旨,倾力推进城市民生类经济

  1、科学推进城市资源开发。适时适度调控土地市场,切实把握土地出让时序、节奏和总量,努力实现具体地块指标设计最大化、最优化。加大城建招商力度,重点向城市综合体、文旅项目倾斜,推进重点工程、精品景观周边地块开发,实行相对集中的连片开发,提高配套设施的投资效益。突出棚户区改造,争取土储专项债券6亿元,同步推进小洋河西段南侧、人民西路南侧等地块的棚改工作,为城市开发储备建设用地。

  2、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突出组团式推进,增强城市功能,倾力强配套,全心惠民生。推进新港城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公益设施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停车场、城市防洪工程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注重对老城区进行保护性改造,打造以淮剧大剧院为中心的便民特色文化街区。以交通“一张网”建设为载体,加快盐射高速、连盐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外联内畅”的城市交通路网系统。

  3、努力推进城市就业创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多渠道扩大城市就业规模。全面落实富民增收相关就业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支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等重点群体在县城就业创业。到2020年,力争城镇每年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三、组织保障

  1、坚持高品位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借鉴中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规划理念,对新港城总规、详规、专项规划尤其是10个组团规划进行重新审视,突出“智慧服务的东部片区、开放共享的南部片区、创新协调的西部片区、智能升级的北部片区、水绿人文的中部片区”总体布局,形成鲜明的组团特色。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将城市以南边界线由开放大道向南300米拓展至1000米,坚持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厚城市,打造集约型城市经济。

  2、立足高质量保障,加快实施征地拆迁。在发展城市经济过程中,注重突出拆迁的引擎作用,持续加大棚改力度,保证各类开放开发项目的落地,力争完成1万户拆迁任务。切实做好拟出让地块矛盾调处,加快推动永胜小区、大自然小区西侧、小洋河西段南侧等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同时迅速启动幸福大道沿线及与开放大道之间范围内的房屋拆迁,为城市开发储备建设用地。

  3、推进高水平运作,多元化破解资金难题。深入研究政策,围绕城镇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组织相关单位更多地向上争取项目,更实地优化方案,更细地抓好运作。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政府调控、市场运作”模式,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城建、建投、国投集团等县级国企的作用,植入市场机制,释放资金效应。利用好城市的广告权、冠名权等经营许可权,推进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

  4、注重高效能服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深化“两规合一”成果,全力提升规划审批效率;按照“3550”改革要求,梳理出规划业务审批流程,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推进机制,确保发展城市经济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射阳县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0日

上一条:射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下一条:射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实施意见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